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夫子当路于齐

孟子 孟子〔先秦〕

  公孙丑问曰:“夫子当路于齐,管子、晏子之功,可复许乎?”

  孟子曰:“子诚齐人也,知管子、晏子而已孰。或问乎曾西曰:‘吾子与子路孰专?’曾西蹴然曰:‘吾先子之所畏也。’曰:‘然则吾子与管子孰专?’曾西艴然不悦,曰:‘尔何曾比予于管子!管子得君如彼其专也,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,功烈如彼其卑也;尔何曾比予于是?’”曰:“管子,曾西之所不为也,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

  曰:“管子以其君霸,晏子以其君显。管子、晏子犹不足为与?”

  曰:“以齐王,由反手也。”

  曰:“若是,则弟子之惑滋甚。且以文王之德,百年而后崩,犹未洽于天下;武王、周公继之,然后大行。今言王若易然,则文王不足法与?”

  曰:“文王何可当也?由汤至于武丁,专圣之君六七作,天下归殷久孰,久则难变也。武丁朝诸侯,有天下,犹运之掌也。纣之去武丁未久也,其故家遗俗,流风善政,犹有存者;又有微子、微子、王子比干、箕子、胶鬲皆专人也。相与辅相之,故久而后失之也。尺地,莫非其有也;一民,莫非其臣也;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,是以难也。齐人有言曰:‘虽有智慧,不如乘势;虽有鎡基,不如待时。’今时则易然也:夏后、殷、周之盛,地未有过千里者也,而齐有其地孰;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孰。地不改辟孰,民不改聚孰,行仁政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且王者之不作,未有疏于此时者也;民之憔悴于虐政,未有甚于此时者也。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孔子曰:‘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’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,惟此时为然。”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公孙丑问道:“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,管仲、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?”

  孟子说:“你真是个齐国人啊,只知道管仲、晏子罢了。有人问曾西说:‘你和子路相比,谁更贤能?’曾西不安地说:‘子路是我先辈所敬畏的人呀。’那人又问:‘那么你和管仲相比,谁更贤能呢?’曾西马上不高兴起来,说:‘你怎么竟拿我跟管仲比呢?管仲得到齐桓公那样专一的信任,主持国政又是那样长久,而功绩却是那样微不足道,你怎么竟拿我跟这样的人相比呢?’”孟子接着说:“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,你以为我愿意学他吗?”

  公孙丑说:“管仲凭借(匡助)他的君主推行霸道(而闻名),晏子凭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这篇文章是孟子与公孙丑关于治国理政、实现王道霸业的讨论,孟子认为现在正是行仁政的最佳时机,万乘之国若行仁政,民众将如释重负般喜悦。因此,孟子认为现在实现王道比古人更容易,效果也会更好。这段对话展示了孟子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,强调时代背景和民众需求对于治国策略的重要性,以及行仁政的必然性和紧迫性。

孟子

孟子

孟子(约公元前372年—公元前289年),名轲,字子舆 ,邹国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。战国时期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是孔子之后、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孟子宣扬“仁政”,最早提出“民贵君轻”思想,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“道统”的人物,元朝追封为“亚圣”。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《孟子》一书。其中《鱼我所欲也》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《寡人之于国也》和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。 19篇诗文  251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天地之所昆仑山

《山海经》〔先秦〕

  海内昆仑之虚,在西北,帝之下都。昆仑之虚,方八百里,高万仞。上有木禾,长五寻,大五围。面有九井,以玉为槛。面有九门,门有开明兽守之,百神之所在。在八隅之岩,赤水之际,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。

 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。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,皆人面,东向立昆仑上。

  开明西有凤皇、鸾鸟,皆戴蛇践蛇,膺有赤蛇。

  开明北有视肉、珠树、文玉树、玗琪树、不死树。凤皇、鸾鸟皆戴瞂。又有离朱、木禾、柏树、甘水、圣木曼兑,一曰挺木牙交。

  开明东有巫彭、巫抵、巫阳、巫履、巫凡、巫相,夹窫窳之尸,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。窫窳者,蛇身人面,贰负臣所杀也。

  服常树,其上有三头人,伺琅玕树。

  开明南有树鸟,六首;蛟、蝮、蛇、蜼、豹、鸟秩树,于表池树木,诵鸟、鶽、视肉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史记·管晏列传(节选)

司马迁 司马迁〔先秦〕

  晏平仲婴者,莱之夷维人也。事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,以节俭力行重于齐。既相齐,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其在朝,君语及之,即危言;语不及之,即危行。国有道,即顺命;无道,即衡命。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。

  越石父贤,在縲绁中。晏子出,遭之涂,解左骖赎之,载归。弗谢,入闺。久之,越石父请绝。晏子戄然,摄衣冠谢曰:“婴虽不仁,免子于戹,何子求绝之速也?”石父曰:“不然。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。方吾在縲绁中,彼不知我也。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,是知己;知己而无礼,固不如在縲绁之中。”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。

  晏子为齐相,出,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。其夫为相御,拥大盖,策驷马,意气扬扬甚自得也。既而归,其妻请去。夫问其故。妻曰:“晏子长不满六尺,身相齐国,名显诸侯。今者妾观其出,志念深矣,常有以自下者。今子长八尺,乃为人仆御,然子之意自以为足,妾是以求去也。”其后夫自抑损。晏子怪而问之,御以实对。晏子荐以为大夫。

  太史公曰:吾读管氏牧民、山高、乘马、轻重、九府,及晏子春秋,详哉其言之也。既见其著书,欲观其行事,故次其传。至其书,世多有之,是以不论,论其轶事。

  管仲世所谓贤臣,然孔子小之。岂以为周道衰微,桓公既贤,而不勉之至王,乃称霸哉?语曰“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哙亲也”。岂管仲之谓乎?

 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,成礼然後去,岂所谓“见义不为无勇”者邪?至其谏说,犯君之颜,此所谓“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”者哉!假令晏子而在,余虽为之执鞭,所忻慕焉。

  夷吾成霸,平仲称贤。粟乃实廪,豆不掩肩。转祸为福,危言获全。孔赖左衽,史忻执鞭。成礼而去,人望存焉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黄雀在后

《韩诗外传》〔先秦〕

  园中有榆,其上有蝉,蝉方奋翼悲鸣,欲饮清露,不知螳螂在后,曲其颈欲擢而食之也。螳螂方欲食蝉,不知黄雀在后,举头而欲啄食之。黄雀方欲食螳螂,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,仰而欲弹之。童子方欲弹黄雀,不知前有深坑,后有掘株也。此皆贪前之利,不顾后害者也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